为解决新冠肺炎疫情中文化企业的燃眉之急,作为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2月中旬,人行营业管理部参与制定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北京文化28条”和“文化金融22条”。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文化企业的信贷覆盖面;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帮助文化企业纾困,做好续贷服务。此外,还加大了货币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出台文化金融专项政策,助力疫情下的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投放,提升文化企业的信贷覆盖面 明确要求辖内金融机构202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不低于15%,有贷户数同比增长不低于15%。持续开展银行覆盖无贷户的银企对接行动,进一步提升文化企业信贷覆盖面。2019年11月15日,人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北京银保监局启动了“访企业问需求—零信贷银企对接活动”,依托“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督导银行下沉服务重心、送金融服务上门,助力解决企业首贷难题。截至目前,对接系统覆盖企业超5.6万户,各金融机构累计走访企业超3万户,已为近500户企业提供融资42.5亿元。近期,人行营业管理部已联合市委宣传部将全市33个市级文创产业园的近8000户企业全部导入至银企对接系统,并计划进一步覆盖至各区级文创产业园,通过科技赋能、部门联动,提升文化产业的信贷投放及覆盖面。人行营业管理部将积极做好对金融机构的督导工作。 二、鼓励金融机构做好续贷服务,积极对接企业融资需求 鼓励金融机构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为相关企业做好续贷服务,努力做到应续尽续、能续快续。目前,北京市在海淀区已建成了“企业续贷中心”,续贷业务受理范围已覆盖至各区。同时,人行营业管理部正积极配合北京市建设“首贷中心”,并将“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与“首贷中心”的建设对接起来。此外,针对当前疫情,人行营业管理部于2月25日上线了“企业融资需求填报系统”(www.bjfindata.cn),并将企业提交的融资需求导入“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提供服务。截至2月末,已收到200多户企业提交的融资需求,其中文化类企业占比近20%。 三、加大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发挥政策矩阵效应 人行营业管理部将文化企业票据纳入再贴现优先支持范围。正在筹备推出“北京文化企业专项再贴现支持工具”再贴现专项产品,通过为文化企业信贷投放占比高的金融机构提供专项再贴现额度,调动金融机构加大文化企业信贷投放的积极性;通过对文化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优化再贴现流程和申请条件,实现快速审批,资金快速落地,进一步提升优质文化企业票据融资的便利度。加大支小再贷款对民营、小微文化企业的支持。人行营业管理部向金融机构发放利率2.5%的支小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文化企业发放利率不超过4.55%的普惠小微贷款。 四、“三降一补”降低文化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涉及因素较多,其中比重较高的是贷款利息、融资担保费和相关业务的手续费。为此,金融管理部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通过“三降一补”的方式帮助文化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其中,“三降”是鼓励银行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政府性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文化企业降低综合费率0.5个点。“一补”是指通过“投贷奖”体系对文化企业融资予以补贴和奖励,鼓励金融机构服务文化企业发展。 五、细化实化举措,出台文化金融22条专项措施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深化金融支持文化企业抗击疫情、长期健康发展,抓实推进文化金融各项工作,2月下旬人行营业管理部积极配合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关于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文化金融22条”),该文件是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年出台的第2号文件。“文化金融22条”进一步从银行信贷、风险投资、资本市场、财政资金支持、加快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以及夯实文化金融基础工作等六个方面出台22条具体举措,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其中有12条涉及人行营业管理部。 下一步,人行营业管理部将积极推进“北京文化28条”、“文化金融22条”的实施落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联合相关部门支持文化企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文化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